餐廳 紀州庵文學森林風格茶館 的評論 (560則 )
4.3 based on 560 reviews
Add a Review 取消回覆
龜山區餐廳龜山區薄餅餐廳龜山區茶藝館龜山區美式墨西哥菜餐廳龜山區素食餐廳龜山區甜品店龜山區珍珠奶茶店龜山區漢堡餐廳龜山區早餐餐廳龜山區早午餐餐廳龜山區日本餐廳龜山區意大利餐廳龜山區快餐店龜山區咖啡廳龜山區咖啡店龜山區協會或機構龜山區冰品飲料店龜山區便利店龜山區中餐館龜山區中式包點店龍潭區餐廳龍潭區雞尾酒酒吧龍潭區薄餅餐廳龍潭區茶藝館龍潭區茶葉店龍潭區美式餐車店龍潭區純素餐廳龍潭區甜品店龍潭區珍珠奶茶店龍潭區牛丼餐廳龍潭區漢堡餐廳龍潭區早餐餐廳龍潭區早午餐餐廳龍潭區旅遊景點龍潭區意大利餐廳龍潭區快餐店龍潭區小餐館 (bistro)龍潭區地中海餐廳龍潭區咖啡廳龍潭區咖啡店龍潭區古董店龍潭區博物館龍潭區公園龍潭區龍崎區餐廳龍崎區藝術家龍崎區咖啡廳龍崎區台灣餐廳龍崎區便利店龍井區餐廳
紀州庵為日治時期日本紀州平松家族,在1897年平松德松於台灣,以家鄉紀州藩命名料理屋,紀州處關西,而紀州庵是以關東料理為主,在當時並沒有特殊的代表料理。平松家族在台灣50年期間,平松德松喜愛欣賞藝伎舞蹈表演,熱愛拍照,為紀州庵演變留下歷史照片。他育有四子,共計三代人,除了本業料理屋外,德松四子勝治,曾經經營臺北帝國大學餐廳,其家族發展事業興盛。[2]
1897年紀州庵本店,位於今西門町南側,貴陽街與長沙街之間,離西本願寺 (臺北市)相近。當時提供周遭隨軍隊移居來台的日本人,事業興盛。[2]
1917年在川端町開設紀州庵料理屋支店,位於今日台北市金門街到廈門街之間,汀州路以南至新店溪畔。[2]日治時期於川端町的主要料亭,商業型態以「料理」與「庭園花草植木」並重,除紀州庵外尚有川屋敷、新茶屋、清涼亭、有馬屋支店、樂水、清月、潯陽亭等店。[1]紀州庵為已知八間料理屋中僅存者,建築類型見證當年螢橋地區休閒文化,而鄰近河岸特殊地形風貌頗具代表性。
平松德松在妻弟的場雄吉的協助之下,於 1927 至 1928 年間擴大營業規模改建本館,由三層樓的本館,長型離屋的宴會廳,和招待貴賓的別館所組成。[2]紀州庵料理屋支店發展出臨水岸的建築特色,料理素材充分展現新店溪的特色,香魚料理。此外,平松家擁有約3~4艘「屋形船」,每船可乘坐30人,提供在船上飲宴,捕撈鮮魚,服務生與藝妓隨船服務。船滑行靠岸返回紀州庵後,再入店內洗浴,繼續召宴。[2]
平松德松將紀州庵本店交由長子泰藏、三子重雄經營;二子榮和四子勝治協助分店經營。1934年,日本詩人北原白秋訪台時,曾在紀州庵接受台北的鄉土歌謠研究會「若草會」招待晚餐。1937 年至 1938 年間長子泰藏去世後,本店隨之停止營業,家族事業重心轉移紀州庵支店。[2]
太平洋戰爭期間,紀州庵暫停營業,轉成安置傷患之所。1945年日本戰敗後,紀州庵建物被台灣省政府接管作為公家宿舍,其中有不少文化界人士如王文興等,故頗具文學價值。
紀州庵所在的川端町在國民政府接受之後,改隸屬為古亭區,鄰近政治中心與台大、師大兩所學府,成為官舍與宿舍集中之區或為行政機構型的宿舍區。紀州庵支店從料理屋轉為宿舍,當時有按原有格局分配住所、需求改造。[2]
1996年大火將原紀州庵本館,三層樓完全燒毀,當時居住之居民遷移到離屋。1998年,東側別館盡燬,僅存離屋,即今存古蹟。[2]
2002年,台大城鄉所、「同安文化森林促進會」結合「城南水岸文化協會」發起保護老樹與紀州庵的行動,保存過程中城鄉所學生,時為公部門與民眾溝通橋樑,大部分時間與社區民眾共同合作,協助擬定保存行動方針,致使台北市政府於2004年宣布紀州庵為市定古蹟。[2]
從最早「同安文化森林促進會」乃至於後來的「台北城南水岸文化協會」,許多社區居民主動於假日舉家出動關心社區議題。2005年邀請余光中、王文興等文學界重量級的作家來到社區,參與「音樂與文學相遇在紀州庵」之活動,開啟紀州庵在台北文學發展的重要區域。[2]
2011年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規劃將紀州庵成為台北市第一個以文學為主題的藝文空間,並在古蹟旁邊建立新館,同年6月起,委託專業文學團隊「財團法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經營。[3]以「紀州庵文學森林」命名,舉辦各式文學的展演活動。2011年12月24日正式開館。[2]
2013年1月紀州庵展開市定古蹟修復工程,2014年5月25日完成修復開幕。
很清幽日式建築的地方,走廊可以坐下放空,
大多數的時間是安靜的,很適合放空發呆,或是沈思的地方。旁邊有餐飲和書局,書局的書多以文學為主,和一些雅緻小品出售。老厝保養的相當好,但為保環境品質,入內參觀「必須」穿襪子!提前參觀有做功課的人要注意
說是古蹟,應是懷古。說是文學,本在紀實。若說紀州庵原是原味日式料理店,以原味招待遠到的日人,那麼這個紀州庵文學森林除了建築物是日式,從玻璃窗的倒影中看到大樓與大樹有些森林的味道,其他部份怎麼看就都很文青⋯⋯文化的青澀了。倒是餐廳的菜單很有台風、中國風。唯一值得寬慰的是,幫這個城市留下一小片休閒綠地和只要日式建築風就很復古的攝影天地。
日式古建築,搭配主題活動與餐飲,很愜意的時光。
很棒的環境,綠地古屋文學氣息濃厚,很適合來走走晃晃,餐點健康,環境舒適
紀州庵旁的小書店
裏頭展出各種風格的文集
適合買一本書在茶館裡閱讀
鄰近河濱,地方不大,但參觀走走也不錯,很有歷史的日式建築。
遇到手作市集,有不少可愛又有創意的小物~
-F書香氣息\餐廳飲料部。另一館是歷史古跡。套餐的口味滿特殊,又可在這看書及休憇👍🍜📖🎶 …
充滿文化氣息地方,餐點養生好吃,價位200-300之間,有小小停車位喔
清幽舒適的地方 餐點好吃 價位 300 左右 親子友善空間
閒暇之餘逛逛的好地方,不需門票
幽靜清閒,榻榻米讓人感覺放鬆而且恨舒服,
日式走廊也特別漂亮
就是小黑蚊很多😭 …
市中心平日好去處,現榨果汁.手工餅乾不錯!
初訪此餐廳
價格高,並且會加收服務費,我覺得價格與品質不相符,可能是藝文場所附屬的餐廳,所以價格較高是必然吧
服務員負責點餐、上餐、收餐盤以及倒水
點餐是服務生去櫃檯點單,把帳單送回客人桌上後又要客人親自去櫃檯結帳
那為什麼不直接請客人去櫃檯點單結帳呢?
非常沒有效率的點餐方式,令人覺得餐廳服務費收得很多餘
食物份量偏少,作家聯名的餐點不含服務費320元,不難吃也稱不上特別好吃(價格較高可能是因為有作家冠名?)
點用冷泡茶提供的杯子杯緣較厚,傾倒茶水時不容易接著,流出去的量跟倒在杯子的量應該差不了多少,建議可更改較好傾倒的方式
冷泡茶喝到一半,外帶是改裝在外帶紙杯(不主動提供吸管)
但如前所述,可能倒到紙杯的時候茶又流掉一些,但要阻止時已經來不及,我很後悔
回訪機率很低,因為附近有更值得拜訪的店家
文藝氣息的修心好地方!
很棒的歷史古蹟,環境清幽。餐廳的菜肴雅緻,又常有不定期的藝文活動,很值得常去拜訪
交通相當方便,位在台北市中心的古宅遺跡。從古亭站出來後步行約五分鐘就可以抵達這日據時期遺留下來、相當有風味的老宅,不用門票就可以進來觀光,但是記得要穿襪子,不然得多花二十元購買。木質榻榻米很適合拍照,環繞老宅的是旁邊一片綠意盎然,匆匆鬱鬱,也可以拍婚紗,不過得另外收錢。
店家不定期有講座或是小市集,你也可以帶一塊餐巾不或是幾分三明治來這邊野餐,旁邊就有ubike站,騎著Ubike從大稻埕一路騎來,相當愜意舒爽。
營業到下午六點半,周一休館,不要空跑一趟,記得注意時間。
可以先到紀州庵逛逛後
騎ubike 或走路到公館、寶藏巖
來這裏入內要穿襪子,若沒帶可至櫃台買,1雙20元
藝文氛圍濃厚,週末小市集也很舒活
每個月都會辦小小的市集,雖然沒辦法逛很久,但每家攤販都非常有特色,貝果和蛋糕都非常好吃,喜歡好好手感微笑市集的感覺,很溫馨,很可愛~ 下次再找時間來這裡和新北投的場地逛市集。
紀州庵的建築物很有特色,很適合拍網美照XD 旁邊有一塊地可以辦戶外證婚,逛市集時剛好看到有人在旁邊佈置晚宴的場地,看起來相當浪漫,有需要戶外證婚的人可以考量這個場地~
很舒適的地方,歡迎你坐下來。 舊館不能飲食可以參觀可以享受 寧靜的舒適。 新館有餐飲有書店, 有分享空間超棒的。
有懷舊之味,來此要穿襪子才能進。
台北市區內的日式房舍古蹟,現在是藝文空間,頗適合悠閒的午後放鬆閱讀的地方
日式復古建築,維護得很好,一樓有書店和餐廳,三樓有講堂,值得所有文青一訪
沿著小徑漫步欣賞位扵古樹旁且襯托綠草如茵的日式建築古蹟,真的很棒!
到紀州庵享受寧靜的夜
坐在大樹下放空也是很美的
日式建築與庭園,文創市集可小逛。這裡很悠閒人潮不多,很適合看看書發發呆吹吹風。
這是個在繁忙北市裡中午偷閒的地方,謝謝有關單位在這舉辦手作的市集!讓藝術跟人文氣息充滿了這煙硝味十足的北市!裡面還有許多從日本來的手作達人!好險我還可以來點一庫拉雷斯咖🤣這時候的身體語言真的非常重要,友善的鄰國朋友帶來了自己的作品。若妳在附近工作,可以注意一下是否有舉辦活動!現場也可以參觀會館喔!但好像會收費。但這真的是個散步的好地方! …
悠閒地坐在長廊 享受這都市裡面的一塊文學森林小地方 ~
都市裡的小確幸。進入要脫鞋著襪,這次沒穿襪子不能進入。
日據時代的餐廳古蹟,現改為文學書屋跟餐飲
舒服的歷史建築,很適合約會,
有一些文創商品,餐廳不是很大
臺北難得的寧靜地。適合呆坐一下午。餐點不算太貴,味道也可以。用完餐,來一杯解膩的茶,再自然不過。坐累了,還可以到一旁的老房子走走。完美!
日式的建築透出些微陳舊的木頭及榻榻米味,被保存的很好,也有持續安排人員駐點維持秩序,是個能夠體會日式風情的地方喔
這裡的空間充滿了文藝氛圍 ,建築語彙相當日式風格, 一樓有書店,二樓的是展演空間。 這一次剛好參加 讀冊網路書店辦的講座 兩場聽下來收穫良多:)
鬧中取靜很愜意的小公園~
公園裡除了紀州安大廣間,還有紀州庵文學森林可看書買書、場租辦活動、簡餐喝茶。
同安街底的小公園
大廣間是重建的日式古蹟,進去要穿襪脫鞋。
紀州庵後面的房子好礙眼啊!🤣
餐點普,我是不介意微波啦!但是出餐的時候上面都是冰的,一吃還以為點到涼拌,還好拌一下是還能吃……趕時間就想說算了,書店與活動倒是滿不錯的,文青好去處
小片綠地中的日式建築,清幽典雅,但特色不足,半個小時便可逛完。
出發前可以查詢一下,有時會有活動,例如手作。
很普通啊
從小就是在這種建築風格中成長的我,對這裡沒什麼特別的吸引力,再加上我和老婆都因大學時期在日本待過幾年,想就近懷念一下當年的書香氣才來的。
早期這個建築因離河畔不遠,特別將地基架高過,整體上和新北投或是陽明山地區所保留的那些日式庭園結構很近,但實際差了很多,加上建築周遭和庭園沒有好好清掃維護,看了看之後,那種想進去參觀的意願就低了一些,再看看當天進建築物內一些年輕人模仿50-60年代台灣當時的穿著打扮及對話玩笑,拍攝,更讓人不想進去了,簡直是xxxooo侮辱斯文。
建議該管理機構,想要好好的維護一處文物建築,尤其是帶著歷史文化色彩,還要凸顯台北市的觀光景點特色的話,就該好好的規劃如何維護,並作好篩選工作,不輕易的外借給那種品質較差的團體用在外拍所使用。
今天在手感市集逛了一下,許多攤位的作品都很精緻~我入手了一個「火山」6張明信片,火山是山知器的,每一個都是唯一,配色也很特別,是今天最好的戰利品
建於1917年的紀州庵本來是間專賣關東料理的餐廳,內部格局和之前參考的齊東詩舍、青田七六等民宅宿舍大有不同,不過整體的結構及修復細節仍有許多值得參考之處
寵物友善跟文青野餐拍照好地方
「紀州庵」初建於1917年,原為平松家族經營的日式料亭,因緊鄰新店溪畔,景色宜人,成為城南居民的生活重心。1950 年代,戰後的紀州庵轉為公務人員眷舍,小說家王文興曾居於此,《家變》的部分場景便源於此地。1970 年代起,純文學、爾雅、洪範、遠流等出版社也不約而同的在城南建立。
2004年,紀州庵遺址在臺大城鄉所與城南水岸文化協會努力下,被定為臺北市市定古蹟。
2011 年,在古蹟旁建立新館,在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指導下,委託文學團隊──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經營,以「紀州庵文學森林」為名,進行文學的展演與推廣活動。
「紀州庵文學森林」目前涵蓋一棟透天獨立三層主建築,與修復完成的古蹟相互輝映。已舉辦千場以上的藝文活動,成為台北的文學基地。
平日來,安靜又舒服,喝個咖啡看本書發發呆都很棒。
地點幽靜,可惜特殊餐點除了紅豆銅鑼燒以外都蠻普通的,可以當成喝茶的地方。
挺有人文氣息,不錯。
讓人心境平和,時間停止的感覺!
被好好手作市集吸引而停下車來,攤位不算多,人潮也還好,若能有更多特色攤位就更吸引人前往了-2019/3/17(下午)